刘红自2007年担任开江县晚晴敬老院院长以来,她用一颗情系老人、敢于作为之心,将晚晴敬老院变成了一座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其乐融融的养生庭院,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孤寡老人晚年之时能乐享天年。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践行初心,谱写了一曲曲孝亲敬老的大爱赞歌。
情有独钟:真诚真心换真情
一年365天,刘红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一心扑在养老服务事业上,她把对老人的爱全部倾注在精细服务上,老人们懂得感恩,他们在享受晚年快乐生活的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社会、回报敬老院、回报刘红院长的无私大爱。
面对无儿无女的老人,刘红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大部分都是孤老、残疾,由于来自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生活习性等原因,院民在个人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要把他们引导成讲文明、讲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的院民是一件很头疼的大事,如果靠简单、粗暴、压制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她采取以心换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最终改变了一些老人的陋习。74岁的王福俊,是一位半失能老人,从抵触讲治镇的晚晴敬老院搬迁至新建的福康老年公寓时,他硬是不肯搬家。为这事,刘红拉着王福俊老人的手说:“现在,我们敬老院在进行改建和扩建,为了老人的安全着想,我们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等新敬老院建成后,我们还要搬回来。”通过反复做工作,王福俊老人的思想终于想通了:“我听刘院长的,一切服从院里的安排。”
情深意切:防疫抗疫舍小家
在敬老院工作的十三个年头,每年过春节,刘红都与老人一起度过。她想,越是缝年过节,老人越需要温馨和关照,不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妥贴,总是放心不下。难怪她爱人和小孩都说:“你的心总是牵挂敬老院这个家”。刘红坚持以人为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老人服务。老人的冷暖他时刻记挂心上,什么时候该添制夏衣冬被,她提前作好了准备;老人有了病痛,她及时请医拿药,忙个不停,对待老人胜过自己的亲人。今年疫情期间,94岁的母亲不慎摔伤大腿骨折,由于敬老院实行封闭管理,敬老院的几十名老人需要照顾,每天要对老人们测体温,每天要对宿舍、食堂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杀菌,每天一日三餐要送餐到老人寝室,对伤病的母亲,她只能每天用电话安慰,每当提及此事,刘红的眼眶湿润,伤心不已,觉得对不起高龄母亲。
凭心而论,敬老院的工作是份苦差事,任务重,事务多,工作累,责任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需要品尝常人难以承担的酸咸苦辣。近百号人,管理人员较少,她经常自己带头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护理员。她常说:既然爱上了敬老院这项事业,哪怕是苦一点,累一点,也是心甘情愿。只要全身心地扑在这片小天地里,就能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上对得起党和政府,下对得起需要关照的院民,问心无愧就行。
情同手足:细心细致慰老人
如何让入住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能安享晚年、尽享天伦,这是刘红自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一直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晚晴敬老院是原讲治乡政府所在地,宿舍、厨房、食堂、活动室都是原有旧房改造而成。多年来,为筹集房屋改建和扩建资金,她跑财政,到部门,找领导,求援助,多方奔走,寻求支持;她不怕碰“钉子”,不管白天黑夜,寻找机会就向企业、单位宣传养老事业,争取得到上级的支持。几年来,晚晴敬老院先后争取资金近千万元,改建了原有的住房,新建了食堂、厨房、宿舍、多功能活动室,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更好地服务老人提供了保障。晚晴敬老院改扩建期间,全院搬迁至县城新建的福康老年公寓。为配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外地回开人员隔离,她耐心说服工作人员和在院老人,将刚搬进的福康老年公寓腾出来支持防疫抗疫。
2020年6月的一天夜里,刘红在值班查房中,发现71岁的张高胜老人,身体出现异样,她赶紧叫来救护车,将张高胜送到医院救治,结果诊断为脑梗,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救治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今年疫情解除后,智障人员张修刚外出时,不慎走失,刘红院长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四处寻找,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借力,及时找回了智障人员。
冬去春来,院里来了一批又一批老人,他们在这充满爱心的绿洲里,过得开心,住得舒心,人变了,观念大变样了,院里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县敬老院前列。通过刘红以真心换真情,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你敬他人一尺,他就敬你一丈,刘红将青春和热血倾注给了老人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她用最平凡、最明快的点滴行动,诠译着一位民政人最朴实的情怀。在敬老院这一块小天地里,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用平凡的人生,爱的浇洒,谱写了一名民政人的爱心情怀。
(责任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