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官网】 > 自增地方频道 > 巴中党建 > 南江长赤:红军文化 凝聚城乡统筹发展动力

南江长赤:红军文化 凝聚城乡统筹发展动力

发布日期:2019-08-22 14:55 来源:长赤镇 作者:陈睿
点击量:

   南江县位于川东北边缘,与陕西汉中接壤,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的中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李先念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两年多,当时,总人口仅有22万人的南江,有2.2万人参加红军,1.6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南江的山山水水,而长赤,就是这片土地上最浓重的一抹红色。

   从长池到长赤 红军和这里结下不解情缘

   “九十九包挂浮云,百条沟壑汇沙溪。”这是形容长赤地势的一句歌谣。据当地史料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就曾在这里设置曲细县,隋朝时期更名为“长池”。1933年2月5日,红军解放了当地,并在这里建立了县一级苏维埃政权,更名为“长赤”县,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在长赤镇养生街路口,有一座始建于清朝的禹王宫,这里承载着长赤人民对红军最深厚的记忆。走进这座四合院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除了牌坊式的门墙,精美的浮雕外,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一幅幅红军标语了。在前殿三道石门框上,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红军刻的“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工农”“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哪里容得寄生虫”等标语。此外,如今的禹王宫内还陈列着红军石刻文物。

   岁月无声,赤字能言。一条条鲜活的标语,一件件穿越时空的石刻,仿佛再现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历程,也为后人研究红军文化、传承红军精神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和实物。

   有人说,长赤这个名字,即便是第一次听到,也能清晰感觉到这里和红军的深刻渊源。确实,走在这片鲜血浸透的土地上,红军遗址遗迹随处可见。长赤曾是红军两次反敌围攻的主要战场之一。1933年2月起,境内经历大小战斗近百次,著名战役有马桑庙、侯家梁、高壁寨、中魁山、青杠梁等,时至今日,这些地方依稀还残存着当年的弹痕。而人民军队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正规女兵部队,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也是在长赤成立的。此外,陈昌浩、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倪志亮、任炜章、张琴秋、洪学智、秦基伟以及成千上万的红军干部、战士,都在长赤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长赤作为川陕苏区重要的一笔,境内许多地方、许多事迹都具有重要的革命纪念意义。如今,红军战斗的地方成了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红军的故事成了党委、政府以及全镇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天然教材。”长赤镇党委书记张晓东说,这些都是长赤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促使长赤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将战胜一切困难,去夺取更大的胜利,奋力谱写长赤和谐富裕的新篇章。

   红军的传承者 革命精神引领学生成长

   到长赤镇感受红军文化、体验当地发展,长赤的两大学校是不可不去的好地方。

   1933年,李先念在反击田颂尧“三路围攻”的中魁山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右臂,战斗结束后,部下将其转移至如今的长赤镇龙池学校养伤,期间留下了“一碗鱼汤”“不学习,不算好红军”等多个革命故事。时至今日,李先念用过的躺椅、床、马灯依然保存在学校校史馆内,他勉励红军战士努力学习的故事则激励着当地一代代学生勤奋学习。

   “这里以前是一个土坝子,由于紧靠野正路,下雨的时候孩子们经常一身泥水就进了教室,现在不仅学校操场全部硬化,还建起了围墙,办学条件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副校长冯荣光说,学校基础环境一直在改变,但不变的是师生对红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据了解,该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旨在让孩子们学习红军精神,争当建设家乡的主人。

   长赤中学,和翡翠米、玉堂水库一起,构成长赤镇三大名片。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学,长赤中学面临诸多先天劣势,但办学成绩一直长盛不衰,成为巴中乃至四川农村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各界热议的“长中现象”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学校校长颜邦辉表示,作为革命老区,红军故事耳熟能详,长赤中学正是在这种伟大的红军精神的滋养下成长、发展。学校在抓教学的同时,深挖红军精神内涵,把学校精神定格为“自强不息、励志勤学”,让学生把红军精神传承到骨子里,形成了独具长中特色的红色教育方法。“我相信,红军精神将会永远激励、引领老区孩子成长。”颜邦辉说。

   做大乡村旅游 不断书写南江发展新篇章

   盛夏时节,来到长赤镇玉湖半岛休闲度假公园里,前来避暑的游人络绎不绝。站在桩子山顶放眼望去,玉堂水库波光粼粼,水面薄雾升腾,山水之间绿树成荫,一排排特色民居在阳光下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不仅是休闲公园,也是长赤镇青杠村居民的聚居点——玉湖半岛渔村。要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长赤镇为构建城乡一体的体系,下活了城乡统筹一盘棋。

   “在规划建设上,新农村聚居点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推进旅游发展的景区和集散中心。”长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家是2012年11月搬过来的。”正在打理生意的村民孙菊花说:“我们除了居住外,还在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农家乐,给游客提供餐饮服务。”走进孙菊花的家里,一楼是餐厅,墙面洁白如洗,各类经营的必备证照都挂在墙上,地面干净光亮,桌椅摆放有序。二楼是卧室和客厅,布置得舒适温馨。

   张晓东介绍,近年来,长赤镇按照“住在乡村、留在田园、游在景区、购在乡镇”的理念,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围绕建设养生休闲度假、农特产品加工、地方特色文化,推进餐饮、住宿、客运、旅游商品开发能力建设,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步伐。目前,长赤镇制定并推进了乡村民俗酒店、农特产品、旅游特色商品和旅游线路包装推介发展四项行动计划,围绕生态旅游品牌,做好翡翠米、富硒茶、生态猪和核桃、麻饼、长赤皮蛋等商品与乡村旅游品牌融合,长赤将成为全县旅游商品大后方。“按照计划,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玉湖景区的建设,使其成为附近乡村旅游的龙头。继续实施一村一品战略,使其成为附近乡村旅游的目的地。”谈起长赤未来,张晓东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陈睿)

联系电话: 监督电话:13311535990 投稿邮箱 chinajcdj@sina.com 蜀ICP备2024088209号-1
中国基层党建网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中 国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