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性别平等教育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4月13日,党员教师孙小娟带来了本期第一堂性别平等教育历史融合课——《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本课从战国时期秦国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导入新课学习。随后,秦朝时期户籍制度发展,实行户籍分类。之后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释放出来,是时代的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户籍散乱,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户籍分有土地的主户和没有土地的客户。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并且户籍世袭。明朝实行户帖制度,直至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长期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标准,具有财政和维护社会治安的双重作用。
课堂上,孙小娟老师设置启发性问题:封建时代的户籍制度下,谁担任户主?男性?女性?引导学生思考户籍制度下深层次的性别歧视。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凡有夫有子,不得为女户。无夫、子则身为女户,死为绝户。”之后,通过孙小娟老师介绍封建时代的陋习“吃绝户”,让学生感受封建社会下妇女只能依附于男子生存,古代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学生通过观看公益视频《总而言她》,从女性视角出发体悟重男轻女家庭对女性成长的忽视,引起师生共情。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要义,是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培养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德政工程。性别平等涉及生育观念的性别平等、家庭环境的性别平等、学校教育的性别平等、社会就业的性别平等、婚姻关系的性别平等等各个方面。
据了解,目前学校共有初中、高中年级学生共三千余名,学校通过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学科课程,实施性别平等教育融合课程的开发,使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中学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引导教师用好手中的教材,对课程设计、授课形式、评价标准、组织方式进行研讨交流,使授课效果更具实效。
(责任编辑: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