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
是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通道。
经过动静脉内瘘,
动脉血流至静脉内,
使静脉的血流量能满足透析需要。
同时,静脉血管血流量增加,
压力增高,血管壁也逐渐增厚,
便于长期反复穿刺。
可以说,动静脉内瘘就是
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
然而,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长期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加之不恰当的内瘘护理、反复低血压以及血栓形成等因素,容易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瘢痕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狭窄,甚至造成血管闭塞,使动静脉内瘘彻底丧失了透析功能,堵塞了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通道。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创伤小、无辐射伤害、对血管破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期短,动静脉内瘘在手术当天就可以继续使用。可以说,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是目前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最好的选择,为血液透析患者重新疏通了“向生之路”。
自2020年以来,我院肾内科和介入医学科通力合作,已成功开展该项手术数百例,为本地血透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避免了患者外出就医产生额外的花费。但在手术开展过程中,多位患者反映虽然手术效果很好,能够有效解决内瘘病变,但术中球囊扩张过程中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近日,于我院长期透析的陈先生发现内瘘震颤减弱,经评估考虑内瘘狭窄,已不能支持完成透析,需尽快安排行内瘘介入治疗。但陈先生过去听闻其他患者做此类手术的痛苦经历,让他对介入治疗可能产生的疼痛十分敏感和恐惧。为此,我院肾内科、介入医学科、麻醉科等医疗团队共聚一堂,商讨对策。麻醉科马大飞副主任提出:“麻醉科可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该技术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减少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麻醉成功率高,镇痛效果好,同时可以减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量,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此外,超声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扩张血管,减少术中血管痉挛,非常适合内瘘介入治疗患者。”肾内科、介入科与麻醉科对手术过程的细节进行了讨论,确定了一整套系统的治疗方案。11月14日,在马大飞副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配合下,介入医学科许泽兵副主任顺利地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给陈先生完成了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术后陈先生反馈,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任何疼痛及不适。术后第二天,陈先生顺利接受并完成常规血液透析,目前已安全出院。
许泽兵副主任指出,在超声引导或者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下,对狭窄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治疗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佳等治疗特点。对于球囊扩张后仍存在的“顽固性”狭窄,医生还可以在介入下放置血管支架以解决问题,同时进行球囊取栓等操作,这为透析通路的维护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保障和支持。上述技术,我院均能顺利开展,如今在麻醉科支持下完成舒适化治疗,更是如虎添翼。
曾宇鹏副主任强调,由于狭窄血管的腔内介入治疗后,患者仍有再发生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的风险,该技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注意加强内瘘血管的保护、控制透析间期水分的摄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同时建议患者每3-6个月进行内瘘血管的评估,发现问题早期干预,必要时可再次行狭窄血管的球囊扩张术。
团队成员简介
杨全 肾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肾病、急慢性肾盂肾炎、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及血液净化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四七里院区门诊二楼肾内科门诊。
曾宇鹏,肾内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慢性肾脏病和各种急性中毒性疾病的诊治,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五七里院区肾内科门诊。
马大飞,麻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临床麻醉及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处理、体外循环、分娩镇痛以及各类疼痛的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二七里院区疼痛门诊。
许泽兵,介入医学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全身多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等。
门诊时间:每周二七里院区影像诊断与介入门诊。
赵蓉苑,血透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治医师
专业方向: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治和治疗,血液透析技术及尿毒症患者的优化管理。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