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会导致麦穗枯死、籽粒干瘪,病粒含有毒素,食用后造成人畜中毒,危害极大。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其发生与流行程度主要决定于抽穗扬花期雨水情况。当前我县陆续进入小麦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
根据各地调查,稻桩枝带菌率为0.43-10.91%,加权平均值为6.8%,较上年高0.83%,田间菌源量十分充足;另根据省植保站品种抗病性监测,省内主栽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总体抗性不强;据县气象台预测3月下旬主要有两次降雨天气过程,降雨时间分别持续3天、1天,总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均值略偏多。4月上中旬有三次明显降雨天气过程,降雨分别持续3天、5天、3天。总体降雨时段与我县小麦大面积扬花期高度重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十分有利,已具备大流行的主要特征。预计我县今年小麦赤霉病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约5.6万亩。小麦赤霉病能防不能治,各地务必克服今年前期小麦病虫害发生较轻的麻痹思想,高度重视,及时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一、防治时期
防治适期为小麦齐穗期至扬花期。各种植户应及时关注短期天气预报 ,主动预防。根据田间齐穗扬花情况和短期天气预报,做到晴天见花打药、阴天齐穗打药、雨天(雨前)抢晴打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施。第一次施药可在齐穗或扬花初期,隔5-7天再轮换用药防治1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二、防治药剂
(一)化学药剂:可选用亩用25%氰烯菌脂悬浮剂60克,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或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克,或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或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0~45毫升等药剂轮换施用。以上药剂每季使用一次。
(二)生物药剂:可选用亩用枯草芽孢杆菌(10亿CFU/克)200~250克、或井冈蜡芽菌(有效成分井冈霉素2%,蜡质芽孢杆菌8CFU/克)200~260毫升等喷雾。
(三)一喷多防药剂:如需兼治麦蚜,可在上述药剂中加7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4克/亩;如需兼治条锈病,氰烯菌脂需加配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 10~20克/亩。
(四)用水量推荐:推荐药剂兑水45~50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20~40公斤机动弥雾。飞防可添加安融乐助剂3毫升/亩,每亩用药量不低于2公斤。
三、注意事项
(一)农药使用者在施用过程中,配药时应当通过清洗等方式充分利用包装物中的农药,减少残留农药;同时,要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主动就近交回专门的回收点回收处理,不得随意扔弃处置。
(二)施药时注意个人防护,严格根据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开展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或说明书推荐剂量施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
(三)坚持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限用农药。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