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的双极性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最主要特征,不管是情绪的高涨还是低落,患者都无法自我控制。
他们已经很不幸了,他们是病人,需要社会与家人的理性对待。我们作为救助他们的医生,更应给予他们尊重、理解和共情。」
一位中年女性
在「重度双相情感障碍」中挣扎5年多
四月初,刘女士(化名)在救助站的帮助下,由120救护车送到了华西营山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给医生的第一印象是“她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一心想要外出挣大钱”。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面容姣好,言语算是礼貌得体的中年女性,在5年前就已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症状的狂躁发作」。
刘父对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介绍,他们家庭条件良好,刘女士从小到大学习成绩、生活习惯都很好,变故发生在5年前,她流产后常与丈夫争吵,离异后渐渐出现心情不稳定,不明诱因哭闹、烦躁、坐立不安、易激怒,有过激行为……送医救治后病情反复,多次出入院。
在时好时坏的5年多里,她时而为自己悲惨遭遇、疾病和生存境况抑郁许久,时而没有任何征兆地躁狂、亢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一心想要挣大钱。她似乎陷入吞人的泥沼,靠吃药、靠情绪正常时的自我开解,努力地挣扎活着,让自己活得像个“正常人”。
治愈时刻:尊重、理解和共情
是精神障碍患者最需要的
刚入住心理卫生中心时,刘女士对治疗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即便在父亲的劝告下,也不信任任何医护人员。“她是我们遇见过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是最严重的一位,完全拒绝沟通,不相信医护人员的治疗能真正帮助到她。”她的主治医生冯雪回忆说。所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第一步,“尊重、理解和共情,是精神障碍患者最需要的。”
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辉
带领心理卫生中心医护团队查房
心病还需心药医。冯雪想尽办法打开她的心结,争取标本兼治。于是循循善诱引导她吐露心声,耐心倾听她的经历,真切共情到她曾经的痛苦感受,像对家人一样关心她的生活点滴、喜好和愿望。刘女士逐渐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愿意主动配合治疗。
考虑到刘女士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情况,冯雪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每天通过访谈、观察、量表评估关注她的病情进展,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适时调整用药。
刘女士对护士长彭丽琴讲,在这里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似乎回到了五年前的正常生活。
她会在早晨起床后和护士们一起铺床叠被。
每天都有人一起聊天,在焦虑、情绪低落时,能得到心理疏导。
不再为生活奔波,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室内外娱乐活动,有时是绘画、观看影视剧,还有病友一起下棋、打牌。
有时候,中心的医护人员还会买来食材和种子,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种植。听彭丽琴说,已经种了薄荷和小葱,等长大了,薄荷大家泡水喝,小葱又可以包饺子。
现在,刘女士已经在心理卫生中心治疗和生活100多天了……
她说,她能感受到这里的医生护士在尽心尽力为患者好,把大家当家人一样去救治,帮助他们培养生活技能。她能感受到自己病情在好转,病发的次数很少、发病时间也越来越短,大部分时间情绪是稳定的、积极的,不再像以前容易抑郁或亢奋。她会向来看望的刘父聊很多在这儿住院愉悦的事情......
在六月的最后一天,刘父向全体医护人员赠送上精心准备的锦旗,“是你们的精确诊治和真切关爱,让我们重新看见了希望的曙光!”父女俩感激地说。
治愈心身的故事仍在继续
愿他们能重返精彩人生
……
(责任编辑:林海南)